[返回索引页面]

右派分子罗翼群碰壁记

日期:1957-7-2 作者:陈朗

陈朗

【文汇报广州2日专电】1949年夏天,香港皇后大道有一间叫维陀的小咖啡店,常常有一个穿夏布西装的人和几个青年人喝下午茶,谈论国家大事。这个人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罗翼群,几个年青人是进步报社的记者。罗翼群的谈话无非是表明他对国民党的“反感”,对蒋介石的“憎恨”。敏感的记者觉得他的这些话是有意识的讲给记者听的。

就在那年9月间,他参加了黄绍竑等47人起义宣言的签名。凭着这一个签名,在国民党反动集团中混了近40年的罪恶历史就一笔勾消了,站到人民的队伍中来了。

现在,罗翼群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这位凭一个签名宣布起义而人民待他很厚的罗翼群在党整风期中,摇身一变,成了“农民的代言人”。6月5日他在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的座谈会中发言说,“人民生活已接近饿死的边缘”。罗翼群每天有一个寸步不离公文包,这个皮包中放着一、二十封信,据说这些信都是证明“人民生活在饿死的边缘”的。写这些信给他的人包括地主、前国民党军人和官吏。

当罗翼群发出了对党、对社会主义极其不满的谬论之后,他以省政协委员的资格参加了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的视察小组,到广东省东江地区视察去了。11日到22日,在他的故乡兴宁和平远两县视察。他的“视察”活动是这样进行的:到处找寻被管制分子、被斗垮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和其他可疑分子,收集“人民生活在饿死边缘”的证据。他在自己故乡兴宁龙田乡,由亲房串连组织了两次座谈会,受他嘱咐主持座谈会的罗凤兰说:“翼群说,农民已到饿死边缘,你们看是不是。”在平远他受到做过国民党官的人和华侨地主的欢迎,一个以前做过银行经理的被管制分子对罗翼群说:“先生发表的广东农民接近‘饿死边缘’一文,我很同意,我县人民都很拥护。”

24日罗翼群到了蕉岭,在二中视察时,问二中的老师:“你们老师吃粥还是吃饭”,对同学说:“平远县的学生反映,旧社会毕业即失业,现在毕业也是,嘿嘿!……”罗翼群这种挑拨性的言论,引起了蕉岭二中师生的愤慨,25日晚上,二中师生要罗翼群来开座谈会,他知道碰了壁,这晚的会拖了过去。第二天上午,座谈会开了,还有别校的师生和职工参加,痛斥了罗翼群的谬论,罗翼群哑口无言。29日清晨,他悄悄地溜走了。

29日清晨6时,从蕉岭到梅县的长途汽车载来了顽固的右派分子罗翼群。上午9点钟,罗翼群到了梅县的消息传开了,梅城中的居民、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约二千人,开着愤怒的心情到罗翼群的住处责问他,你根据什么说“农民在饿死的边缘”?不久一千多农民代表也赶来了,整座旅社都挤满了向罗翼群愤怒地提出责问的群众。罗翼群在群众大会上,被责问得词穷理屈,只好推说他的谬论是被南方日报断章取义弄错了的。要回广州再理论清楚。

30日,罗翼群从梅县狼狈逃走,回到一个星期前曾经进行过破坏活动的兴宁。这一次他故乡的人民知道应当怎样欢迎这个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了。在新宁梅县交界的径心乡,农民在公路上悬挂了大标语,上面写着“罗翼群,请你下车,听听人民的呼声!”当他这天早上9点钟到达兴宁县城旅店时,他就被群众包围起来,幸亏有工人纠察队劝告群众让路,才使罗翼群进了旅店。可是群众将旅店包围起来。

一个工人代表愤怒地说:“我们这些有许多酸味的人来访问你来了。”罗翼群回答说:“开会的时候再谈吧,我要休息。” 下午三点钟一千五百多群众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驳斥罗翼群谬论的座谈会,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在发言中揭露了罗翼群的破坏活动,用事实驳斥了他的反动言论。 右派分子罗翼群在会上还有什么可谈呢? 这个在广东引起了公愤的右派分子,他的旅行还没有结束,但是,他的旅途是不平坦的,因为他的谬论激起了人民的愤忿。 人民是懂得怎样对待右派分子的。

——原载《文汇报》1957年7月3日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